肿瘤类器官药敏检测
Drug tests on tumor organoids
——
什么是肿瘤类器官个体化药敏检测?
每位患者的肿瘤都是独一无二的,对药物的反应也不一样。从患者自身肿瘤组织而来的肿瘤类器官,可以作为患者“替身”,不用患者亲身试药,在体外进行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检测。这种“替身” ,是由患者的肿瘤组织放在一种被称作基质胶的物质中进行体外三维培养而形成的组织类似物,可很好地还原体内肿瘤的真实情况。因此,基于肿瘤类器官的药物敏感性检测,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各种疗法治疗的效果。
适用人群
1. 新辅助治疗患者
2. 部分术后辅助治疗患者
3. 标准治疗失败的患者
4. 耐药患者
5. 超说明书适应症用药的患者
6. 现有指南推荐级别低且可能无法从推荐方案中获益的患者
7. 已做过基因测序,有意进一步做药敏筛查的患者等
样本类型 |
样本要求 |
运输要求 |
手术切除组织 |
≥500mg(肿瘤组织核心部位) |
2-8℃低温保存运输
|
穿刺活检组织
|
总长度≥3cm(每条不小于1cm) |
|
内镜活检组织
|
≥3块(每块黄豆大小) |
|
恶性积液 |
总量≥300mL |
2022年6月和8月,来自国内肿瘤学领域的众多专家和临床医生分别在《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和《中国癌症杂志》发布了《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指导肿瘤精准治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022年版)》和《肿瘤类器官诊治平台的质量控制标准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这两项共识在规范类器官诊治平台的质量控制,指导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在国内肿瘤精准治疗方案选择中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肿瘤类器官的多项国内外研究中(PMID:29472484,31761724,34605222),类器官预测化疗药物疗效,其平均准确性86%,敏感性86%,特异性84%。
案例一:直肠癌伴肝转移
患者诊断为直肠癌伴肝转移。实验室取其肝转移活检样本进行肿瘤类器官个体化药敏检测,结果显示5-Fu敏感,患者术后采用基于5-Fu的系统治疗,没有复发迹象。
类器官为术后患者精选最优方案,提前预测标准治疗疗效。
案例二:中危型膀胱癌
患者诊断为中危型膀胱癌。类器官测试了常用的术后膀胱癌灌注药物,结果发现吡柔比星最为敏感。该患者在临床上使用吡柔比星进行治疗,疗效不错,且一年后仍预后良好。另外,后续的基因检测结果发现,存在FGFR3-TACC3融合基因突变,而厄达替尼是转移性膀胱癌靶向FGFR2/FGFR3基因突变的药物。类器官药敏的结果显示厄达替尼也有一定的敏感性。这表明肿瘤类器官药敏检测在临床上可以指导临床治疗,也能佐证基因检测结果。
类器官助力癌症患者治疗,佐证基因检测结果。
您好,请点击在线客服进行在线沟通!